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海南体育网 >> 法甲

新版三亚

发布时间:2020-02-11 09:55:51

新版三亚:建世界著名亚洲一流旅游城市

三亚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城市发展总目标

建世界着名亚洲一流旅游城市

本报讯 11月18日, 国务院发出通知,确定三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昨日,三亚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常成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从往常的惯例讲,由国务院来审批总规划的城市一般是一些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城市。本次国务院审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三亚的首次,可以感觉到三亚的影响力和地位在逐步提高,也显示出了国务院对于三亚这座海滨风景旅游城市未来发展的足够重视。此外,常成云还对《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内容特点从他的视角进行了解读。

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当先锋

在《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提出,坚持以旅游为主导的“三亚模式”,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担当先锋。本轮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目标为:世界着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常成云介绍,三亚模式中,三亚市未来的城市性质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城市职能定位为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及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南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及门户城市。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以旅游综合服务为主的南部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总目标为世界着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天涯文化源地、创新创意高地。

三亚模式国内唯一、世界罕见

三亚未来产业发展的策略则定位为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为支撑,鼓励和培育与旅游相关的其他各类产业,构建符合三亚市发展需要的现代产业体系。

常成云说,三亚的发展,必须坚持并继续创新20余年所走过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行试验的、新型的城镇发展模式,即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三亚模式,区别于多数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国内唯一、世界少见。三亚多年来坚持了此独一无二的模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同类城市的样板和明星城市。

三亚新总规实施中强调

城市发展要惠及民生

本报讯 三亚本轮规划更加注重本地居民的民生问题,强调国际旅游城市高端定位目标和民生发展目标的统一,通过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切实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亚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常成云介绍,规划实施中强调保障社会民生目标,确保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能惠及民生。首先,建立完善的民生指标体系,通过相关目标的制定和指标标准的细化,明确规划对改善民生的促进作用。

其次,新规划以公共利益为主导,建立旅游发展与民生的联动机制,同步实现国际化目标和民生目标,推动城市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例如,建立财政返还机制,充分体现在海南省的率先、领先作用,每年政府财政收入的较大部分应直接投向民生,保障广大民众从发展中受益。其中居住用地规划强调优先考虑本地居民居住需求,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供应。新区居住用地建设与旧城人口疏解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动旧城及城中村更新,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本地大多数居民的住房需求。规划在月川东部、海螺一带、荔枝沟周边、抱坡岭南部等处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平均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20万-25万平方米,每年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保障10-12公顷。鼓励结合商品房搭配建设保障性住房,并建立相关实施机制。

第三,要建立公益性、公共性设施搭配机制,探索市场开发过程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益性、公共性设施的机制,保障发展收益能成比例、持续返还城市及民生建设。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强调体现旅游城市特色,统筹考虑本地常住居民与游客等外来人口需求。城市公共设施兼顾旅游需要,鼓励结合旅游将城市的商业、文娱、体育等重大公共设施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合理确定各类公共设施总量与分布,引导公共设施类用地向滨海滨河等优质地带集中,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功能明晰的各级各类中心。优先安排公益性公共设施,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便民服务设施,特别要加强对本地居民及弱势群体的服务。

三亚城乡发展空间结构规划为

“山海相连,指状生长”

本报讯 记者从《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获悉,未来三亚市城乡空间发展策略将围绕中心城市做强做精做实,完善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塑造国际一流旅游品牌,发挥三亚作为海南省南部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市域空间做厚做优做特,深入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强化腹地资源的保护、管控和合理利用,提升腹地价值,统筹城乡发展。

其中,城乡发展空间结构将采取“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构筑东西带动两翼,南北串联山海,滨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兼顾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一城”指三亚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区、田独镇区)。“三湾”指结合滨海地形围合划分的大三亚湾、海棠湾、崖州湾。“三脊”指依托联系腹地山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所形成的三条发展脊线。分别是天涯镇经育才镇(立才农场)至乐东一线,凤凰镇经高峰(南岛农场)至保亭、五指山一线,田独镇沿海榆中线至保亭一线。“五镇”指市域范围内的5个具有中心镇职能的功能核心:崖城镇(含南滨农场场部)、天涯镇、育才镇(含立才农场场部)、高峰(含立才农场南岛分部)、海棠湾镇(含南田农场场部)。

而对于三亚城市规划的重头滨海地区的规划空间结构,将围绕一心两翼,带状组团。“一心”指南山至鹿回头之间的大三亚湾地区作为滨海地区中心及发展重点,打造为海南南部区域旅游服务中心。“两翼”中东翼为亚龙湾至海棠湾一带,以旅游度假为主题;西翼为崖州湾至乐东一带,应突出历史文化主题,以崖城镇为核心统筹周边地区。“带状组团”为滨海地区组团式布局的一系列城镇、旅游区和组团等。

三亚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

“一心五片

特色组团”

本报讯《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其中中心城区是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区,它西起海坡、东至田独和榆林湾、北接绕城高速公路,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市域则可以解读为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域内国营农场辖区,总面积1919.6平方公里。滨海地区: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

新版三亚

,总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包括了三亚主要的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等。

中心城区是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区。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策略为:发展城市新区,塑造城市新中心;疏解优化老城,完善旅游及各类公共设施;保护优化生态环境,营造风景旅游城市优美的风貌意境。

常成云介绍,三亚中心城区将规划形成“一心五片,特色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其中,“一心”指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五片”指河西、河东、鹿回头及大东海、海坡、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等五个片区;“特色组团”指榆林、红沙、迎宾路中段、田独等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

其中,各片区、组团发展策略如下:

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旅游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及商业商务中心。力争置换军事用地,整合周边区域,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发展成为包括旅游服务、文化娱乐、商业办公等综合功能的滨海城市中心区及标志性景观区域。

河西片区:滨海地带是城市旅游服务基地和旅游度假的“不夜城”,腹地兼具商业、居住等功能。疏解旧城,优化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积极推动“阳光海岸”地区更新和邮轮港建设。

河东片区:以商业、居住功能为主的片区。推动旧城更新和环境整治,疏解部分行政办公功能,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及商业服务设施,加强水边山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管控。

鹿回头及大东海片区:鹿回头是环境优美的观光和旅游度假区,大东海是设施完善、活动丰富的城市型旅游度假区。重点加强山边、海边等敏感地区的发展管控与引导,强化山、海联系,优化景观环境,进一步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海坡片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主题性旅游度假片区,滨海体育赛事承载地之一。建设用地向滨海二线适当拓展,凤凰镇区以向南为重点发展方向。恢复河道,改善生态景观环境,进一步完善各类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会议会展功能,推进肖旗港游艇基地建设。

月川-荔枝沟-抱坡岭片区:城市综合性功能片区,以居住、商业服务、文体教育、行政办公等功能为主,同时为滨海一线旅游地区提供商业商务、文体娱乐等后台服务。

榆林组团:以军港及后勤服务功能为主,优化环境,在保障不影响军事功能的前提下可结合军事主题开展主题旅游活动。

红沙组团:以居住、商业服务功能为主,加强滨水空间利用和环境景观建设,可结合疍家民俗开展特色旅游活动。

田独组团:包括居住、商业服务、环境友好型工业等功能,同时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提供配套服务。以向东北为重点发展方向,大力改善环境,营造特色,形成良好的门户形象。在东北方向结合便捷交通,集约安排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一类工业用地。

迎宾路中段组团:以度假居住及旅游服务功能为主,严格管控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特色商业、休闲度假等功能。

颈椎病头晕怎么办
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电话
黑龙江治疗男科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