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海南体育网 >> 欧冠

大气十条评估京津冀雾霾程度超东北环保治理生存

发布时间:2020-04-30 05:57:58

近期发生的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空气重污染令人又开始质疑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11月16日,在亚洲空气中心《大气中国2015: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报告发布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表示,部正在组织第三方对大气十条实施的中期效果进行评估,预计将在明年两会前形成报告。

201 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提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笔者观察注意到,近期东北和京津冀地区的空气重污染又让公众对污染治理效果和能否达成目标产生了质疑。对此,贺克斌表示,如果各地将减排工作做好,气象条件不帮倒忙,是有可能实现目标的。

东北不是污染最严重的

11月17日,环保部通报称,东北地区空气环境质量已好转,东北三省各地市均已解除重污染天气预警。

从11月6日到17日,东北地区持续陷入雾霾袭击,该地区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一度从10个扩大到21个。11月8日,沈阳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事实上,从年度来看,东北并不是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地区。根据环保部每月发布的《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邢台、唐山、邯郸等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几乎每次都会登上空气质量最差10名的榜单。

在本次东北发生空气重污染后,京津冀地区也发生了空气污染。 整个京津冀地区在秋冬交界的时候,会出现风速小、湿度大的气象条件,再加上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强度大,就形成了有利于沉霾的气象条件。 贺克斌介绍,事实上201 、2014年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尽管这种 重感冒 式的污染让人怀疑治理成效,但监测数据显示,治理还是取得了一定效果。

报告显示,与201 年相比,2014年,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5项污染物均实现了平均浓度下降,空气质量改善效果初显。其中, 个重点区域的空气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以京津冀区域PM2.5为例,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至9 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为12. %。但是,在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中,2014年仍然有近九成城市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问题是颗粒物污染。

此外,臭氧浓度整体略有上升,作为首要超标污染物的天数增加。与其他5项污染物相反,臭氧成为唯一不降反升的污染物。2014年,74个城市臭氧平均为1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 %;达标城市比例为67.6%,同比下降9.4%。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其整体空气质量较好,被认为有望首先达到新标准,但是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困扰这一区域的主要问题。

日照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万艾可和希爱力的不同点
宁德治疗白斑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