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

当前位置: 海南体育网 >> 欧冠

现下社会是一个文学消亡的时代搭配

发布时间:2020-05-31 03:55:13

现下社会是一个文学消亡的时代,新媒体的兴起,碎片化的信息,文字工作者的自我审查和工具化,使得阅读文学,谈论文学与这个社会越来越疏离。娱乐至死的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出路何在?文学还会带给我们曾经的慰藉与思考,是我们观照这个世界吗?

7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小说家宁肯、剧作家过士行、文艺批评家李静、作家庄秋水做客腾讯书院,围绕李静新近出版的批评随笔集《必须冒犯观众》,对文学之于人生的价值、中国的文化生态现状以及文学阅读的出路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通过文学重塑自我

李静谈起了文学对于她自己的作用,她认为文学之于她,犹如一只“救命锁”,则是“外交部”参事张强生报的。阅读卡夫卡和阅读王小波的经历使她从自我的沉溺中渐渐跋涉出来,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和这个世界。而这恰恰是文学进行自我疗救的最重要的手段。

孙郁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小学三年级就不能上学了,我妈妈在中学教书看过一些书,后来大一点的时候,父母都被抓起来了,没有人能救自己,只有文学能救自己。”在一个疯狂的年代中,文学给了他生活的勇气与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

剧作家过士行认为,文学是生活与社会的倒影。下乡的经历使他领悟到即使在农村,乡俚间的歌谣与俗谚,依然拥有吸引人的魅力,这是最粗糙的文学的形态。一个国家国民的精神状态与思想深度与文学密不可分,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奇闻不断的当今社会中,过士行认为这与全社会对于文学的冷漠与疏离密不可分。“可以说除了对文学的冷漠,我们对所有的东西都开始冷漠了。我们不过是通过谈论对文学的冷漠而谈论对所有的冷漠。”

在宁肯看来,中国有着大量的文学爱好者与阅读者,但是彼此之间仿佛一片片孤岛,缺乏沟通与联系。而这些小团体从未紧密相连:“我们有好的读者,也有好的作者,只是缺乏一种让他们建立好的沟通的机制。”

中国当代的文化生态

经典作品必然诞生于尊重文化,能够滋养智性与德性的环境中。作为批评家,孙郁对中国的文化生态并不乐观,他认为中国文化生态的贫瘠,与历史中缺乏对智性与审美的传统和对于艺术的功利化追求息息相关。而孙郁认为要营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不可能靠行政力量的介入,这需要从教育,从文化机构,从各个方面做起,使得全社会能够重视精神领域与形而上的景观。

过士行说,自解放以后,中国严肃文学就开始进入冰封期。特殊的政治时代使得写作者噤若寒鸦,自我审查,丧失了卓越的创造力与批判的视角。现在社会对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盲目追求使得大众更无时间潜心阅读,进行严肃的思考。”既不悠闲,也不从容,急急忙忙也不知道奔哪去。“如果这样的心态持续??? 二、征文内容:1.对龙门文化核心要义的理解与分析;下去,那么在不远的未来,属于文学的生存空间将更为逼仄。

重新发掘属于文学的人性

宁肯认为,我们处于一个焦虑的时代,而这种对于”归属感“的缺失,使得人们不得不疯狂的追求物质享受,任由心灵上的荒漠继续蔓延。而这种情况下,真正热爱阅读的人依旧会在属于自己的追求中喁喁独行。宁肯认为 ”在这个时代喜欢文学的人,才是真正喜欢文学的人。才是真正心里面有文学主流的人。“而这个社会中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缺乏奖励机制,这种失明也是人们对文学日渐失去热情的原因。

李静说,文学体现了人类对于意义和终极关怀的追求。而无论现实世界的风波如何肆虐,仍然需要内心的一方净土。人们无论从事任何事业,依然需要安身立命的场所。李静是这样表达文学的作用的,“文学之所以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因为他给每一个个体找到了自我丰富和自我成长的源泉,这是最重要的东西。”而正是文学正是这种自由的精神,孕育了美的道德的精神角色。

(:王谦)

信阳治疗白斑的医院
得了前列腺增生会怎么样
韶关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