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金三角禁毒路美食美食
发布时间:2021-01-05 02:47:47
核心提示:10多年前,该镇在临泉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就超过了500人,曾因买卖毒品而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多达100余人。
而对于各路贩毒团伙的成员来说,这个地方,耳熟能详。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庙岔镇,被称为 内地金三角 。
10多年前,该镇在临泉县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就超过了500人,曾因买卖毒品而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多达100余人。
截至201 年4月18日的一组统计数字,让临泉警方头痛不已:破获毒品案件286起,与前两年同期相比上升18 %;打掉贩毒团伙17个,同期上升70%;抓获犯罪嫌疑人 15名,同期上升1 9%;缴获毒品150.8公斤,同期上升91%;强制隔离戒毒176人,比前两年同期大幅提升。
我们压力很大,1999年被定为毒品犯罪重点整治地区后,直到2004年才摘掉 帽子 ,但2010年11月又被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列为 全国毒品问题挂牌整治县 。 临泉县公安局主管缉毒工作的副局长李大智无奈地告诉民主与法制社。
这个地处安徽省西北边陲的小县城,为了与毒品 断绝联系 ,曾不断努力以求蜕变。
毒镇 演变
早在清末民初,临泉庙岔镇就已经成为买卖鸦片的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后,庙岔镇曾与鸦片完全 脱钩 。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庙岔镇成为 全国四大皮革市场之一 ,有了 安徽皮都 的美誉。彼时,这个不起眼的小镇,拥有年交易额达到 .5亿元的交易市场,有的居民的生意甚至做到了国外。
与这些 先富起来 截然不同的是,另一部分庙岔人,自觉没有生意头脑,选择到云南种植瓜果和其他农作物。时间一长,这些人将云南与缅甸交界之地的罂粟种植技术带回临泉。最开始,这部分人只在自家田地里种植,但随后几年间,临泉县竟传统行业纷纷做 线上加减法出现大面积种植罂粟现象,最多时达到每年400万株。
靠种植罂粟发财的人群,胆子越来越大,而外地一些利欲熏心的毒品贩子也开始把手伸向临泉。逐渐,以庙岔为中心,一个从罂粟种植到加工,再到贩卖的毒品制销体系成型。
同时,由于当时皮革生意火爆,每天凌晨三四时开始,来自东北、新疆等地的商人就云集庙岔,众多的流动人口,也为毒品蔓延提供了条件。
进入1990年,以庙岔为中心的几个乡镇,几乎进入了全民毒品时代,并逐步发展成国内制贩毒品的重要源头。到199 年,这里已经成为连接我国西南边陲毒源地和西北地区消费的地下毒品情人节要到来的时候通道。
据媒体报道,庙岔镇之所以毒品泛滥,与早期的疏于管理有很大关系。以比较严重的武场营村为例,该村曾经的村支书,明知道本村的制毒、吸毒、贩毒严重,但只对这部分人群简单罚款了事。
彼时,1000克海洛因从云南贩进来需要90万元,但通过临泉再分销出去最少卖到500万元,高额利润引诱下,缴纳罚款已成为 人员应付之举。
1996年前后,由于中国毒品来源通道狭窄,贩毒人员较少,毒品紧俏,需要毒品的人上门买货,持有毒品的人在家待价而沽。但随着三条贩毒通道的开通(云南―贵州―湖北―临泉,乌鲁木齐―西安―郑州―临泉,福建―合肥―临泉),加之制毒作坊的增多,毒品很快就流到临泉交易,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大。贩毒环节迅速流转,临泉由 卖方市场 转变为 买方市场 。市场中心就在庙岔镇。
戴帽 摘帽 戴帽
从那时起,庙岔镇几乎成了中国毒品市场的代名词,1998年1月到10月间,在云南贩毒被抓的临泉人达65人;1999年 月,仅4天时间内,29名来自临泉庙岔的贩毒分子在云南落。
了解到,庙岔镇这些贩毒人员多以家族、亲情为纽带结成团伙,既有自己的贩毒路线,又有固定的供销渠道,运毒和出面 送货 的人往往是家族中经济状况较差、地位低或 出道 不久的成员。
而在交易时,一般有同伙在附近望风监视,稍有怀疑即放弃交易或 丢卒保车 。这些贩毒团伙多以男性为主,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他们以打工或做皮革生意为掩护,长期在云南、贵州、西安等地进行贩毒活动。
猖狂的毒品生意,不仅惊动了安徽省,还惊动了国务院。1999年 月 0日,全国公安禁毒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临泉县被列为全国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就此戴上了 毒帽子 。
从被公安部戴上 毒帽子 到2002年间,临泉警方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 54起,打掉制贩毒团伙72个,捣毁制贩毒、吸毒窝点25个,断掉贩毒通道19个,共处理541名贩毒分子,缴获各种毒品107998.1克。
好在这顶 毒帽子 于2004年被摘掉,临泉县警方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最终 毒帽子 被摘掉,源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 李大智介绍说。
但此后的形势并未因 毒帽子 被摘掉而彻底改善。
2009年,阜阳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毒品案件,现场查获毒品8公斤,涉案10人全部落,为首的邱某是临泉庙岔镇人。
2010年,一名顶着 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 桂冠、先后荣获安徽省等10余项荣誉证书的科技创业人员,利用掌握的技术制造毒品,最终以制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其正是与庙岔镇的表哥联手作案。
2010年11月,我们这又被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列为 全国毒品问题挂牌整治县 。没高兴几年, 毒帽子 又戴回来了。 李大智副局长无奈地说。
任重道远
那么,从2004年到201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临泉县再戴 毒帽子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2004年临泉摘掉重点整治区域的 帽子 后,部分乡镇党委、政府的禁毒力度明显降温。县委县政府有布置、无落实;县毒品整治办公室名存实亡,几近停止办公;部分乡镇领导不能从政治高度认清毒品形势;禁毒宣传工作也基本不复存在。
又戴上 毒帽子 ,实在有损形象,只能说我们做得不够! 李大智对说。
据李大智介绍,临泉目前缉毒工作最大压力来自人手不足, 安徽省警察比例在全国最低,临泉的警察比例不足全县人口的万分之三,缉毒人员更是少得可怜。
从临泉县城赶往庙岔镇的路上看到,道路两侧高密度的禁毒宣传牌共有26处,显示出这里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氛围。在庙岔镇中心街道可以看到,小小的乡镇物流业极其发达,有通往全国各地的运输路线,这个偏僻的小镇设有火车票代售点,紧邻的姜寨镇还设有飞机票代售点。
庙岔镇曾引以为荣的 安徽皮都 金字招牌,依然悬挂在昔日皮毛交易市场的大门口,但市场内的商铺已破旧不堪,垃圾遍地。
唯一抢眼的是,镇政府门口的 坚决彻底铲除非法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宣传标语。
台州子宫内膜炎治疗费用多少钱贵阳治疗前列腺炎费用多少钱
太原男科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