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些人来说搭配
发布时间:2020-05-28 08:05:08
对某些人来说,鲁迅,是个绕不过、迈不出的槛。对另一些人来说,鲁迅是个无关痛痒的话题。
虽然,甚至有人将鲁迅誉之为“治世良医”。但是,治世的药方却怎么也找不见,《鲁迅全集》里只是用小说刻画了几个比较典型的病人而已。那么,鲁迅便只好是个认识病人而不会治病的“医师”了!
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翻阅了鲁迅的许多篇作品,从古体诗到新诗,从小说到杂文,读过之后,很快就遗忘了许多。后来,再翻看《鲁迅全集》,只觉得犯晕,因为,里面纯文学的比重并不大,那些看了只觉得莫名其妙的杂文跟所谓的“投枪、匕首”有着很大的距离。而鲁迅所塑造的人物,除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最让我记得住的还有个《肥皂》里的四铭,在吃饭时因想吃的菜心被儿子的那双筷子夹去,便找出许多话来说儿子。这使我忽然觉得,鲁迅许多讽刺别人乃至骂人的言论,又何尝不是四铭说儿子的类似!
因此,鲁迅不是文学求进步的参考,而是文字求尖刻的借鉴。
民国时期,文坛之上,风起云涌,有点建树之人,为数甚多。因为,那是一个新旧交替、中西夹杂、言论纷纭、报刊如云的年代。据《中国报学史》记述,民国十年(一九二二年)全国共有报纸一千一百三十四种,民国元年全国报刊只有一百种左右。在报刊种类十年之间增长十倍的那个时代,只要往报刊上发表作品,就连大白话的写首小诗也会成为一时之光鲜;至少,见报了的文字篇章就会拥有注目相看的读者。
但在六十年前至三十年前的三十年间,中国人说起民国文坛,就好像那时只有那个笔名叫做鲁迅的绍兴人独领风骚。一些较为内行的,则说五四运动崛起了文坛三巨头: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到了现在,对于中国文学史,一说到现代文学,也只是以“鲁郭茅、巴老曹”为代表。这些说法,无论如何,都是可笑的。因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不足以全面代表现代文学。而将这六人作为现代文学的代表,那只是政治因素在作怪,而不是真正以文学来评判的。
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从事小说、散文、文学批评写作及现代文学研究的韩石山所著的《民国文人风骨》一书,记录了邵洵美、傅斯年、黄万里、梁实秋、叶公超、潘光旦、朱自清、郁达夫、徐志摩、胡适、林徽因、金岳霖、李健吾等人,他们在文坛上的名气并不比鲁迅差,甚至名望更大。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反映出鲁迅在当时并非独一无二的“文豪”。并且,民国时期响当当的大文人还有黄侃、刘文典、刘师培、梁启超、赵元任、吴宓、钱穆、王国维、陈寅恪、章太炎等人。
那么,为什么鲁迅会在民国之后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为共和国总裁的毛泽东将鲁迅认定为“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民族魂”。崇毛之国,只为总裁的一句话,便极力推崇鲁迅。
其实,鲁迅古体诗的成就不如郁达夫,诗作的总体质量也不见得能够超过为数众多的南社诗人其中的任何一个;他在小说上的成就不如茅盾、巴金、张恨水、张爱玲,散文的成就不如沈从文、梁实秋、周作人,新诗的成就不如徐志摩、戴望舒、闻一多、冯至,民俗学方面不如顾颉刚,史学方面不如陈寅恪、钱穆、范文澜、郭沫若。他没有哲学著作,更是不能跟胡适、陈垣、汤用彤、冯友兰、熊十力、金岳霖相比。他以富家少爷的出身,赚着高薪将学生弄成二奶然后生下儿子,根本就不是毛泽东所说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文人。
当然,鲁迅在杂文上是颇具建树的。但杂文只是文学中的一个门类,文学包括诗、词、歌、赋、小说、寓言、散文、随笔、杂文、剧本。仅在杂文上有建树,连文学家的称誉也是不足以担当得起的。至于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人,只能是说鲁迅在小说创作中有其造诣,这是不足以伟大的。因为,写小说的连人物都塑造不了,那就算不上合格的小说创作者。
如果仅以孔乙己、祥林嫂、阿Q的出现来溢美鲁迅,这只能是一种肤浅。从古到今,又有哪个小说家所塑造的人物不是栩栩如生的?
下面,录梁实秋(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著述二千多万字)对鲁迅的简介:
他原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公务员,在北洋军阀政府中的教育部当一名佥事,在北洋军阀政府多次人事递换的潮流中没有被淘汰,一来因为职位低,二来因为从不强出头,顶多是写一点小说资料的文章,或从日文间接翻译一点欧洲作品。参加新青年杂志写一点杂感或短篇小说之后,才渐为人所注意,终于卷入当时北京学界的风潮,而被章行严排斥出教育部。此后即厕身于学界,在北京,在厦门,在广州,所至与人冲突,没有一个地方能使他久于其位,最后停留在上海,鬻文为生,以至于死。
梁实秋对鲁迅的评议: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
梁实秋对鲁迅作品的评议:
鲁迅的作品,我已说过,比较精彩的是他的杂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为具有永久价值的讽刺文学,也还是有问题的。所谓讽刺的文学,也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用意要深刻,文笔要老辣,在这一点上鲁迅是好的。第二、宅心要忠厚,作者虽然尽可愤世嫉俗,但是在心坎里还是一股爱,而不是恨,目的不是在逞一时之快,不在“灭此朝食”似的要打倒别人。在这一点上我很怀疑鲁迅是否有此胸襟。第三、讽刺的对象最好是一般的现象,或共同的缺点,至少不是个人的攻讦,这样才能维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而不流为泼妇骂街。鲁迅的杂感里,个人攻讦的成分太多,将来时移势转,人被潮流淘尽,这些杂感还有多少价值,颇是问题。第四、讽刺文虽然没有固定体裁,也要讲究章法,像其他的文章一样,有适当的长度,有起有讫,成为一整体。鲁迅的杂感多属断片性质,似乎是兴到即写,不拘章法,可充报纸杂志的篇幅,未必即能成为良好的文学作品。
上录之评议,至少,可以将鲁迅作些还原。
在六百多万字的《鲁迅全集》之中,找不出关于社会问题的改良主张和对策之类的作品。于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个不满于现实,未提出任何改良主张的鲁迅,是“革命家”吗?“革命家”若只需不满于现实,那么,当下这个社会,不满于现实的人越来越多,岂不都是“革命家”了。
思想家,是指对思想、思维、思考形式进行研究从而有着思想体系上的建树者。鲁迅对思想、思维、思考形式有研究吗?这种研究的作品《鲁迅全集》里有吗?当然,片言只语乃至一些片段是有的,但跟形成思想体系的距离,就太大太大了。
因此,鲁迅最能担当得起的,乃是杂文家。这个杂文家,之所以出名,乃是因为在私营报刊业发展迅猛的时代,杂文成为最适宜于报纸上发表的篇章,使他既可以鬻文又可以出名。
鲁迅死后只过了一年多,二十卷本《鲁迅全集》就在中国共产党的资助下出版了。因为,他是左联的主要人物,而左联则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为中国共产党鸣锣打鼓的宣传阵地。鲁迅生前为中共鼓吹,死后受中共鼓吹,这使他在政治利用中被伟大。
我们现在回顾,鲁迅一生,五十五岁之间,中国社会存在着前清遗老、各省宿儒、留日派、留英派、留美派、留德派、君主立宪派、共和派、保皇派、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鲁迅的青少年时期,有清政府、康梁乱党、孙中山革命集团、无数民间集社、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他的壮年时期,北方是军阀政府,南方是国民政府,江西是苏维埃政府,军阀在各省据有势力,国民党分为宁汉政府,许多省份还设有苏维埃地下政府。他的中晚期,中国粗略地呈统一状态,但仍有南京政府与延安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冒出个汪伪政府;他居住的上海,有日租界与法租界。这诸多的复杂,可以一骂了之吗?
他曾骂过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接着,他跟那个学校的学生许广平同居,后来,杨荫榆在日占区维护同胞利益被日寇枪杀。他的骂杨荫榆,所起到的作用,是把严管学生的校长骂走,他跟学生彼此相悦地走在一起从而走进一个屋里。类似于骂杨悦许的骂人,在民国文坛作为鲁迅特色,倒也算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但将这个现象的制作者标榜为“民族魂”,这不等于是在污蔑整个民族吗?
大诗人屈原陷于群小而作《离骚》以自述,使《离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个人著作的长诗。在《离骚》中,对群小的描状,是“羌内恕己以量人”(张扬欲望、宽恕自己,苛刻地把捏别人)。人在世上,羌内恕己,是很能讨好自我的。为了讨好自我,那就只好严以责人了。而对现实不满和“一个也不宽恕”地谩骂别人的人,他除了羌内恕己,还会严以律己吗?对于一个不宽恕别人的骂人专家,我们首先要考度他是否认清了自己,他在骂别人时是否对照过自己?
时至今日,鲁迅已是古人,鲁迅现象已是一种可以用来做学问的史料。当然,一种过份被伟大的史料,是可疑的!
最后,且引一句胡适的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无疑。即便是大约已可无疑的史料,我们也应该要用有疑的审慎来对待,又何况可疑的过份被伟大的史料。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共 4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鲁迅,一直被视为文豪,视为“民族之魂”,称作“治世良医”,作者对此显然没有盲从。文章结合历史的背景,分析他成名的原因;也从文学的角度及他过去的一些事迹,或引用,或对比,将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和盘托出。可以说,作者的观点与主流的观点大相径庭,显得新颖别致;甚至可以更尖锐地说,作者将还原了的鲁迅请下了“神坛”。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说,这是客观理性的,显现出审慎的态度。文中诸如“鲁迅不是文学求进步的参考,而是文字求尖刻的借鉴”“……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文人”“鲁迅生前为中共鼓吹,死后受中共鼓吹,这使他在政治利用中被伟大”等观点显得独到而鲜明,整篇文章都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直是文艺评论的原则,这就注定了文艺的发展不应是一潭死水,更不应是一呼百应,它需要的是不同的见地,不同的声音。对于一个一直被高度认可的人物——鲁迅,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一点难能可贵,也是值得提倡的;而文末提出的“用有疑的审慎来对待”史料的观点,更是值得共鸣,这也是这一篇文章两处最大的亮点。至于作者对鲁迅的观点几何,且让广大读者争鸣吧。荐读。【:喜有此李】【江山部精品推荐0120 280 】
1楼文友: -27 2 :59:58 鲁迅,一直被视为文豪,视为 民族之魂 ,称作 治世良医 ,作者对此显然没有盲从。文章结合历史的背景,分析他成名的原因;也从文学的角度及他过去的一些事迹,或引用,或对比,将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和盘托出。可以说,作者的观点与主流的观点大相径庭,显得新颖别致;甚至可以更尖锐地说,作者将还原了的鲁迅请下了 神坛 。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说,这是客观理性的,显现出审慎的态度。文中诸如 鲁迅不是文学求进步的参考,而是文字求尖刻的借鉴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文人 鲁迅生前为中共鼓吹,死后受中共鼓吹,这使他在政治利用中被伟大 等观点显得独到而鲜明,整篇文章都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回复1楼文友: -28 09:12:50 这篇文章,会被录用,令我有点意外!
2楼文友: -28 00:00:2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直是文艺评论的原则,这就注定了文艺的发展不应是一潭死水,更不应是一呼百应,它需要的是不同的见地,不同的声音。对于一个一直被高度认可的人物 鲁迅,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一点难能可贵,也是值得提倡的;而文末提出的 用有疑的审慎来对待 史料的观点,更是值得共鸣,这也是这一篇文章两处最大的亮点。至于作者对鲁迅的观点几何,且让广大读者争鸣吧。荐读。不仅防伪工艺有极高提升
回复2楼文友: -28 09:14:50 真要搞文学,可不能陷于鲁迅影响中,而是要打开眼界,去看民国文坛的总体面貌!
楼文友: -28 00:0 :1 看过很多写鲁迅的文章,发现炒冷饭的居多,说实话,别人嚼过的东西还真没味,还不如不写。所以,欣赏此文,亦欣赏艄夫。问好!
回复 楼文友: -28 09:20:2 我也见了太多的跟风吹捧鲁迅的文章!
4楼文友: -28 00:0 :1 看过很多写鲁迅的文章,发现炒冷饭的居多,说实话,别人嚼过的东西还真没味,还不如不写。所以,欣赏此文,亦欣赏艄夫。问好!曾在去年五月中旬出版了他的最新小说作品《地狱》(Inferno)。这部小说被美国索尼电影公司买断
回复4楼文友: -28 09:20:54 谢谢喜有此李!
5楼文友: -28 10:18:2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5楼文友: -28 10:24:07 谢谢逝水流年!
6楼文友: - 0 21:05:02 有观点,有看法!学习!
回复6楼文友: - 0 21:22: 谢谢你的留言!
7楼文友: - 0 21:24:19 鲁迅,周树人,真的那么伟大吗?真的是革命家、思想家、文豪吗?
8楼文友: 15:18:52 难能可贵,敢于真正客观公正的对待鲁迅。其实,五四运动、鲁迅、文化大革命正是破坏传统文化的三大恶魔。 语境就是一切------荣格。
回复8楼文友: 15:56:54 是的。
传统文化,是根深之木。舶来文化,是无根之草。
根深之木,才有可能谈创新,长出新枝叶。无根之草,连自身的存在是否合理都还未证得,还能谈什么创新。
9楼文友: 01:16:59 有读就有感,这应该也是一种自我内涵的沉淀吧。致敬。
妇科千金片主治什么玉林制药云香精怎么用
张家界治疗白斑的医院
- 上一页:意动天开第四百六十六章封印力量搭配
- 下一页:红盛高中毕业后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