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监管行程过半互金行业破窗效应明显改善.蹭飞
发布时间:2021-03-02 16:26:57
泰山队能够获得中超联赛冠军强监管行程过半 互金行业“破窗效应”明显改善
随着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启,部分平台的“烧钱模式”难以为继,从业机构和投资者对互联金融的态度逐步回归理性
。针对互联金融平台的乱象丛生,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0月13日发布《互联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于2017年3月30日完成。作为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本轮专项整治行程过半,互联金融行业的整治效果又如何呢?
“破窗效应”得以改善
本轮专项整治对象主要是两大类:非持牌机构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和持牌机构违规开展业务。前一类机构是目前市场上欺诈行为的主要源头;后一类机构存在不符合法规要求的经营行为,但未曾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罚,某种程度上集聚了金融风险。
如果任由这两类行为发展而不加以约束,不守规矩的做法或将大行其道,从而形成“破窗效应”,诱使后续大量合规者争先仿效,进而破坏原有稳定的法制环境。
因此,专项整治工作恰逢其时,通过强力手段,消除了大批不规范的小平台。国内P2P贷机构数量已从3000多家下降到2000家左右。公安机关查处的互联金融案件达到1400起,处罚人员4800名,涉案金额高达5000亿元,客观上避免互联金融的发展落入混乱局面。
资金集中热度下降
近两年来,互联金融行业中的贷平台受到市场热捧,引发了风险投资的追逐。风险投资的进入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业机构增强资本实力,实现规模扩张和业务拓展。
但是资本的过度追捧也带来了两个负面效应:一是风投往往只看中平台的客户规模而非盈利能力,导致众多互联金融机构竞相采取“烧钱”模式做客户流量,对于市场定位和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却鲜有长远考虑;二是风险投资纷纷追捧行业排名靠前的机构,致使很多“小而美”的平台难以获得资本支持,不利行业良好环境的形成。
今年以来,随着多个风险事件的爆发和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启,互联金融的热度有所减退,部分平台的“烧钱模式”难以为继,从业机构和投资者对互联金融的态度逐步回归理性。依照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判断,国内互联金融行业发展5年来,目前已步入去泡沫化的低谷“幻灭期”阶段,此后行业将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贷行业“洗牌”来临
首先,贷行业的“洗牌”或已真正来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正常运营的贷机构共计2349家,累计问题平台1778家;其中,拿到ICP经营许可证的只有5.73%,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不足3%。客户流量小、风控能力差、涉嫌违规的平台要么转型,要么出局,准入门槛的提高有效清理了市场原有乱象。
由于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由地方金融办负责监管,且多有地方政府背景,在合规性方面瑕疵较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也成为贷平台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
其次,络理财得到逐步规范。随着专向整治方案的进行,将会有一批以“财富管理”为名、实则进行络诈骗的不法机构被查处,诸如对“e租宝”、“财富基石”等的清查打击就对市场产生了震慑作用。
加之对金融产品络代销行为的规范,部分持牌从业机构对资管产品进行拆分、夸大产品收益等违规行为,也将受到约束。
至于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互联保险等从业机构,在规范经营的要求下,强化客户备付金管理以应对潜在风险才是明智之举,否则将有遭到监管部门处罚的可能。
沈阳哪男科医院好太原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贵阳治疗盆腔炎多少钱
- 上一页:陶瓷是一种语言.源泉
- 下一页:陶瓷材料在照明中的应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