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老妪续对联小小说
发布时间:2020-07-03 07:26:35
清朝末年,四川有一个巡抚官,经常喜欢吟诗作对。有一次外出巡视,他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师爷、管家和数十名随从,来到了梁山(今重庆市梁平)的一个叫板桥子的地方。
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常年河水淙淙流淌,河两岸的人,为了便于来往,在河上用木板搭成了一座桥,行人来来往往十分方便,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里叫板桥子。
有一天,天高气爽,巡抚官在骑着高头大马来到这里,过桥之时,耳听马蹄踩在木板上咚咚的响声,触发了他作对联的灵感,忽然情不自禁地吟出一句:“马过木桥脚擂鼓”的上句,可他坐在马上,在桥中停步多时也吟不出下句了。
过桥后,他叫师爷和随从就地休息一阵,先对师爷说,本官在马过木桥时想到了“马过木桥脚擂鼓”的上联,你来给我续下联好吗?竟把师爷也难住了,三番五次拍脑袋,始终续不出下联。
巡抚见师爷老半天对不出下联,有些生气了说:“大家跟我听着,谁能续出本官下联,就奖赏白银一两。”随即叫管家拿出一两白银放在地上,随从们眼看白花花的银子,心里都想能得到,一个个拍着脑瓜挖空心思想,口里都把那句上联当歌唱,就是唱不出下联。
当时,木桥附近的农家小院里,有一位姓龙的老妪,养了一群鸡在院坝里,她从屋内端出一铜盆鸡食,铜盆放下地,十多只鸡蜂扔而来争食,啄得铜盆当当响。看到自己养这群鸡长得好,心里乐呵呵的。
忽然,“马过木桥脚擂鼓”的声音,飞进了她的耳朵里。她抬眼一看,原来是桥头那一群人中唱出来的。再仔细一听,那个穿戴像大官的人,在说什么上联下联,奖赏什么白银……
她心里才明白了那群人是作对联,对不出下联,觉得这些人太蠢了,下句就唱不出来。她眼看到那些鸡争抢啄食,啄得铜盆当当响,心里很快想起了“鸡啄铜盆嘴敲锣”的下联。她三步拼着两步走拢去,从地上把银子拿到手里,大家十分惊异这老妪如此大胆,是不是头脑有问题,只听她很自信地说:“老娘对出了下联,这银子就归我。”
“若是你能对出下联,不仅这银子归你,本官再加倍尝银子给你!”巡抚说:“你若对不出下联来咋办?”
“若对不出来,我院里的鸡全部杀了招待你们!”
“好,请说下联!”巡抚说。
龙大娘立刻高声唱出了“鸡啄铜盆嘴敲锣”。
众人惊得目瞪口呆,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老妪能对出下联。巡抚官听了心中大喜,感到这老妪对的下联无懈可击,又叫管家拿出一两白银奖赏给她。说,“你的鸡我们也吃不成了!”
从此,老妪龙大娘续对联得重赏的事便在当地传开了。
共 97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小说叙述了四川一个巡抚官喜欢吟诗作对,一次,路过板桥子时突发灵感写出一句上联,却无论如何想不出下联,他的手下绞尽脑汁也答不上来。巡抚官为求下联,拿出一两银子奖赏。这时,喂鸡的龙大娘不慌不忙巧妙应对出了下联。小说铺垫很好,先用师爷之类酒囊饭桶做了铺垫,然后龙大娘出场,下联无懈可击,惊得大家目瞪口呆。高手藏在民间,不能以貌取人。拜读学习,推荐欣赏!【:老土】
1楼文友: -15 12: 8: 问好老师,感谢老师投稿荷塘!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楼文友: -15 16:51:0 谢谢问好,老师在按语中说得好 高手在民间,不能以貌取人 ,在草根文人中也可能有高手!
2楼文友: -15 12: 9:08 欣赏学习,祝老师再创佳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2楼文友: -15 16:52:09 请老师多提意见、多指导!
楼文友: -15 15:11:19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回复 楼文友: -15 16:56:05 谢谢社长祝愿,尽力争取不负您的期望!
4楼文友: -16 09: 2:25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4楼文友: -16 21:49:12 谢谢欣赏拙作,请老师多作指导!
淮安治疗白癫风医院碰撞淤青怎么消除患上鼻窦炎吃什么药好的快治灰指甲亮甲多少钱一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