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的2015华丽转身后微利魔咒仍待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0-06-03 10:40:18
国产的2015:华丽转身后 微利魔咒仍待解
风来了,猪都会飞,这是2014小米创始人雷军留给业内印象最深的话,而在2015年,这句话仍能套用趁着东风之势,国产集体站上了风口,成为众多行业中最为热闹的一个。
怎么热闹法?细数一下港澳台明星为国产站台的次数便可明了。事实上,进入2015年,把发布会开成演唱会、相声会的风气愈加明显,请明星做表演一度成为标配。这里面既有硬件趋同的尴尬,也有过度营销的无奈,大量的病毒营销只为了三个字:不掉队。
不过,从2G走向4G,从功能机走向智能机时代,中国厂商的确用惊人的毅力和能力让全球的其他友商刮目相看,从上游元器件到操作系统,再到芯片制造能力,市场以及营销上的步步为营,国产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弯道超车,并且有望在明年发起向苹果以及三星等霸主的冲击。
虽然在利润上,短时间还无法和苹果对标,但在市场份额上,国产在2015年还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产崛起中高端市场替代洋品牌
虽然价格战仍是硝烟弥漫,但部分国产努力营销的中高端形象,还是在慢慢改变消费者固有的印象。
在前不久的一次行业论坛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发布了2015年国产各个价位的占比情况。三个颇有趣的结论分别是:前TOP5厂商的出货占比已达六成、国产机两千元档位出货占比近九成以及国产整体市场占有率达八成。
2015年,虽然倒闭潮不断,但国产市场规模仍有290家左右,整个市场的集中度逐渐上升,前TOP5厂商的出货量占整个出货量的占比已经达到了63%。上述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表示,国产在高端市场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特别是像华为、小米等品牌的崛起。
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国产品牌发展的历史,看到的应该说是波澜壮阔的历史。从1998年国产的市场占有率不到5%;到2003、2004年间有些国产品牌进入,比如波导、TCL,那个时间点是国产第一次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07年,特别是智能发展元年那一时刻起,国产品牌厂商此役巴勒莫排出4321阵型:扎卡尔多和巴尔扎利两人组成中卫防线;中场依次是瓜纳、科里尼和辛普利西奥;突前前卫是迪米凯莱和布雷西亚诺;阿毛里担任前锋。利沃诺排出442阵型应该说抓住了机遇,一路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从60%、70%一直到现在的80%,应该说国产品牌稳定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许志远说。
他提到,增速最快的当属中高端价位。可以看到,在2000元-3000元价位中,国产出货量占比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28%到现在的88%左右,在3000元-4000价位的出货量当中,国产的占比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7.5%增长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6.8%。不过,4000元以上的的出货量当中,国产占比在2%以内,国产基本上没有进入4000元这样一个价格空间的品牌。
不仅仅在国内,国产品牌形成了对国际品牌的冲击,在海外市场上,也有厂商开始抢食蛋糕。
《第一财经》此前获得的一份IDC品牌欧洲市场占比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三星和苹果仍以50%以上的占有率居于欧洲市场前两位,但过往在欧洲表现不错的索尼和HTC出货量却分别下降20%以及30%。值得关注的是,两种形态的中国厂商在欧洲市场表现强势,一种是以ODM为主做欧洲贴牌的代工厂商,而另一种则是像TCL阿尔卡特、华为这样国产品牌厂商,二季度增速均超过40%。
除了苹果之外,可以看到在欧洲市场逆势增长的品牌都来自于中国制造。TCL通讯欧洲区总经理AlainPakiry告诉本报,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开始瞄准公开渠道以及电商渠道扩展欧洲市场,顺应了市场发展趋势,并且随着三星放弃欧洲市场上100元以下的机型,国产也将有更多的机会。
国产多半靠营销造势
可以看到,进入下半年以来,国产为了博取消费者眼球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在微博以及等社交平台上一掷千金,有的雇佣大量水军制造各类话题。
一家做方案的上游供应商对本报表示,过去方案商的收费模式主要是设计和加工费,并且对产量预计得较为谨慎。但随着中国供应链的崛起,不少厂商只要提供了一个大概的销量预期,方案商就能跟着这个预期做方案收研发费用,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加工厂,所以基本上设计制造都可以交给方案商了,品牌厂商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营销和渠道销售上,做一些品牌推广的工作。
特别像指纹、声控等供应商技术的崛起,更是加强了国产在国际舞台PK的竞争力。
截止15年12月初,已经有包括vivo、魅族、乐视、中兴、TCL等主流终端品牌采用了指纹识别解决方案并实现了量产。做指纹技术的中国供应商汇顶科技负责人告诉本报,明年将是2016年将是指纹识别全面普及的一年,预计国内将有超过50%的智能携带指纹识别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厂商没有硬件的制造研发能力,凭借着供应链上的支持,也能够把做成。并且,会做机的分分钟可能卖不过会吆喝的,这也是为什么外界经常能看到演员宣布做了,主持人宣布做了,甚至是做家电的也来做了。
当硬件配置趋同时,厂商拼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营销能力,这也出现了一个怪圈,大家恨不得为每部型号的都开一场发布会,更有甚者开始使用大量的病毒营销只为不再掉队上述方案商对本报说。
对于这种现象,华为电商品牌负责人赵明感叹:互联和行业比任何他所了解的行业都更加浮躁和充斥着机会主义。
造谣、诬陷、诋毁、抹黑、撕逼,哗众取宠,不在产品和服务上苛求自己,而在偷奸耍滑、搞垮别人、蒙蔽用户上耍小聪明,这些所有与产品无关、与对用户负责无关的事情,居然在互联营销中大行其道,实在让人痛心不已。赵明说。
所以,在华为看来,如果说过去两年是国际品牌的洗牌年赢取灵根保护符活动十三、散修走T台,明后两年也许是国产最为艰难的时刻。
新一轮洗牌谁能留下?
事实上,国产品牌近年来尽管发展迅猛,却并未带来产业发展上的质变。在攻取了半壁江山背后,技术、利润、品牌依然是国产厂商心中的三个痛点,更有说法是,15%以上的全球占比才是市场的安全线,目前看来只有苹果和三星达到了这个数字。
纵观国产的历史,无论过去风光时的TCL、波导还是联想、亦或是中兴的市场份额都没有超越过15%,小米、华为虽然已经非常接近,但向高端市场冲击时显然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市场竞争加剧,小而美的公司连上下游也不愿意带你玩儿了。
在许志远提供的统计数据中,目前4000元以上的的出货量当中,国产占比在2%以内,应该说国产基本上没有进入4000元这样一个价格的空间。此外,虽然2015年的厂商平均利润值暂时还未出炉,但从去年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看,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国产仍未脱离微利时代。
于是乎,在安全线未及之前,外界经常能够听到各个大佬关于明年市场的存活论。
华为消费者BGCEO余承东认为,未来三到五年多数中国智能厂商将消失。
小米负责人雷军则说未来品牌一定比汽车品牌要少得多。小米过去五年成长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第一、全球前五,在达到目标后还需要一个站稳的过程,还需要几年来夯实基础。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表示,未来全球的品牌不是2个,也不是20个,而是个品牌比较靠谱。在渠道商不存在纯粹的电商,也不存在区域性的品牌,全球化品牌才是的生存之道。另外,品牌需要核心灵魂人物来支撑,缺乏灵魂人物的品牌不会生存。
而目前为了继续发展,各家厂商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一种是在生态上继续大作文章,较为典型的为小米和乐视。另一种是寄望海外市场的逆势增长,如华为在欧洲、金立在印度等。
本报在今年曾两次前往印度,可以感受得到中国厂商在印度拓荒的热情。
此前本报在印度北部城市Jaipur走访时发现,不少中国厂商已经开始渗透市场并加大广告投入。在Jaipur的华强北电子城内,打着金立和Vivo的广告牌被放置在了商城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
对于中国与印度的比较,来自印度并以新兴市场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哈佛商学院教授帕利普克里士纳(PalepuKrishna)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颇为中肯地说:现在很多人关心印度经济增速是否超过中国,但我认为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印度本身的基数比中国低很多,所以仍存在较大差距。当然,印度的吸引力也在于,如果你现在来到印度,可以经历像中国过去20年那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
不管怎样,2016年的市场一定更加精彩,谁是下一个苹果?也许中国厂商有机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血管蚯蚓状凸起灰指甲剪掉就好了吗
灰指甲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